燃灯寺公墓管理处电话
028-87558361

普通人怎么破除对自我的执念

好,欢迎来到《熊逸·佛学50讲》。
上一讲,我说到了《金刚经》的核心精髓,叫作“破相”。这一讲,我带你学习《金刚经》里另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看,它还是围绕“相”来说的。这几个词连在一起,在《金刚经》里出现了几十次,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佛陀为什么反反复复提到它?
既然“四大皆空”,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既不该执着,也不该留恋。到底怎样获得这种智慧呢?《金刚经》说,可以从“灭四相”做起。
怎么才能做到灭四相呢?
1. 《金刚经》的问答
我们先做个思想实验吧。
你可以想象一下,拿一副围棋,把黑子和白子随便撒在地上,然后你仔细去看,你会看到黑子和白子的错杂会形成一些奇妙的图案,可能是猪狗牛羊,可能是牛鬼蛇神。我们看世界,总会这样深度脑补的。
你需要用力眨眨眼睛,换个姿势,再想想“五蕴”和“六大”的道理,你会突然发现:哪有什么猪狗牛羊,哪有什么牛鬼蛇神,只不过是一些散乱的围棋子嘛。从某个角度看到的猪,换个角度,再和旁边一些棋子关联起来,它就消失了,却多出来一棵大树。
现在,再请你想象自己站在一座广场上,你看到身边人头攒动,熙来攘往。然后,你用力眨眨眼睛,歪一下头 ,想想“五蕴”和“六大”的道理,再运起“不净观”的神通。
你会发现广场哪有什么人,连你自己也没有,一切的一切,只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基本元素而已。你把某一堆“六大”的聚合看成自己,把另一堆“六大”的聚合看成张三或李四,其实换个姿势再看看,原先的轮廓消失了,新的轮廓又出现了。
你自己也好,张三李四也好,都只像是围棋子使你看到的猪狗牛羊、牛鬼蛇神之类的幻象。所有这些幻象都是你脑补的产物,真实存在的其实只是一个个散乱的围棋子,或者说,其实只是一个个基本元素而已。
当你发现你自己也好,别人也好,其实只是幻象,人生的无穷烦恼马上就能解决一多半。首先你就没有烦恼,因为所谓烦恼,不可能独立存在,一定是“某个人”的烦恼才行。如果你这个人不存在,你的烦恼当然也不存在。烦恼不存在,你造的恶业必然少很多。
烦恼和恶业是高度相关的。我们因为有追名逐利的烦恼,经常不择手段,很有限的利益必须是“我的”才行。是我的,就不能是别人的。
我们因为有感情上的烦恼,经常会伤害我们的爱人和情敌,配偶和孩子必须是“我的”才行。是我的,就不能是别人的。
古代有不少世俗的哲人因此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只要消灭了私有制,人就没有这些烦恼了。另一些哲人更进一步,认为即便消灭了私有制也消灭不了人的私欲,而私欲才是万恶之源。
怎么才能消灭私欲呢?“存天理,灭人欲”当然也行,但佛陀的办法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办法,把“我”彻底消解掉了,不但没有了“我”,就连“我”和“他人”的区别也消解掉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烦恼和私欲不用特地去克服就已经没了着落。
当你理解了这个道理,就可以来看《金刚经》里边特别让人费解的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
《金刚经》通篇都是佛陀和须菩提的问答。佛陀告诉须菩提说:
“一切生命,无论是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总之只要是活的,我都能帮它们解脱成佛。但你要明白,我虽然解脱了无数的生灵,其实谁都没有得到解脱。”
须菩提很困惑。佛陀用一句话做解释,这里直接引用原文: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这段话在《金刚经》里反复出现,你如果不明白“无我”的道理和这个道理引发的难题,那么这部经典无论读多少遍也读不懂。
《金刚经》所谓“我相”,就是“我执”,也就是普通人对“自我”的理解。
《金刚经》要你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你对自己、他人、众生都不起分别心,对寿命的长短也不起分别心,一言以蔽之,把大家都看成散碎的“六大”和“五蕴”。《金刚经》说只要你做到这些,就能解脱成佛了。
佛陀只是为了沟通的方便,又受制于语言的模糊性,才不得不借用我、人、众生、寿者这些概念。你可以回忆一下前边讲过的《金刚经》经典句式:“佛说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
一言以蔽之,这句话是要帮你破除语言的幻象和感官世界呈现给你的各种整体性。
我相信很多人现在都不难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什么还没能成佛呢?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道理虽然明白了,可一旦在现实生活里真的遇到挫折,比如被扣了工资,马上就会无明火起。
第二,虽然明白了“破相”的道理,但探索精神太强,把万事万物不断分解到底,于是开始困惑物理世界到底有没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元素的存在,如果有的话,该怎么破它的相呢?
2. 佛陀为什么回避终极问题
上面第二个问题关乎宇宙的终极问题,《金刚经》并没有给出确切答案。
而问题一旦从这里被撕开一个口子,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很多相关问题都会接踵而来。这些好奇心太重的人难免会想:
构成物质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即便受制于因果律,但作为一种基本物质单位,它们是不是恒常不变的呢?
从“四大”的概念本身来说,答案似乎应该是肯定的,但这和“无常”理论怎么统一呢?
恒常不变且不可分割的基本元素该怎么成住坏空、聚散无常呢?
“四大皆空”的“空”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宇宙是不是恒常不变的呢?
既然“无我”,那么谁在修行,谁在轮回,谁会解脱呢?
佛陀创立佛教的初期,有一个叫摩罗鸠摩罗的人对佛陀不太满意,认为佛陀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总是避而不答,诸如世界是不是永恒的、无限的,生命和身体是不是同一种东西,人死后还存不存在?摩罗鸠摩罗越想越想不通,决定找佛陀纠缠到底,非要问个清楚不可,否则自己就要退出僧团。
佛陀在这样的逼问之下,终于给出了一个盖棺定论式的回答,意思是这样的:
好比你被一支致命的毒箭射中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当然应该是保命,而不是去费心调查射箭之人的种族、身份、姓名、肤色以及他那张弓的各个部件的材质与制作方式。
就算搞清楚了那些问题,对给你解毒救命也不会有任何益处。人生如此短促,赶紧修习佛法都来不及,别去胡思乱想那些有的没的。
佛陀的这个回答,就是著名的“毒箭之喻”,而困扰摩罗鸠摩罗的那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终极问题就这样被悬置不论了。悬置不论,在佛经里叫作“无记”。
佛陀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理论物理学家,他只关注脱离苦海的修行,对宇宙的终极问题不感兴趣。
“无记”的问题一共有十四个,合称“十四无记”。佛陀涅槃之后,他的徒子徒孙没并没有听从劝告,非要去钻牛角尖,结果真的给“十四无记”找出了不少答案。
他们为什么不肯听从佛陀的劝告呢?这倒不能说是欺师灭祖,他们实在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四法印”当中的“诸行无常”和“诸法无我”就是所有苦衷里边最让人头疼的两个。
之所以最让人头疼,是因为对“无常”和“无我”的分析很难做到自圆其说,而要想把这套理论的逻辑理顺,没办法,必须先去解决掉“十四无记”里边的几个问题才行。
这些终极的烧脑问题毫不令人意外地引发出五花八门的解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因此产生出不同的经典和不同的宗派。
甚至每当前沿科学做出某种突破的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引经据典地说,“当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的时候,佛学大师早已在此等候多时了”。这并不稀奇,即便这项科学突破哪天被颠覆了,那个颠覆性的结论同样很有可能在某部佛学经典里找到呼应。
今日得到
这一讲我们学习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在用“缘起性空”的视角来解答“无我”这个老问题,努力破除语言的幻象,破除感官世界呈现给我们的各种整体性。归根结蒂,还是“破相”两个字。
添加到笔记
划重点
《金刚经》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在用“缘起性空”的视角来解答“无我”这个老问题,努力破除语言的幻象和感官世界呈现的整体性。
今日思考
请你想象一下,你已经在“无我”的基础上理解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涵义。
这时候忽然来了坏人,把你的钱全部抢走了,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如果坏人不仅抢走你的钱,还砍断了你的手脚,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你觉得你“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文章分类: 最新公告